老家的蓝莓熟了。我们这边的蓝莓比其他地方的蓝莓成熟得晚,所以云南、东北等地的蓝莓可能都已经罢市了,老家的蓝莓才姗姗成熟。
蓝莓前几年在我们北方这里还算是稀罕物件,有位从上海回来的大哥带来了先进的蓝莓种植技术,这才将蓝莓种植慢慢发展起来。蓝莓的营养价值高,价格也高,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扶持,这两年原本的花生地很多都种上了蓝莓。最近三年疫情肆虐,正好给蓝莓苗培养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老家的沙地土质也适合蓝莓生长,结出的果子又甜又多汁,2022年老家的蓝莓甚至入选了农业农村部认证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老家的蓝莓“果实呈蓝紫色,中大近似圆形,饱满有弹性,百粒重650g左右,色泽光亮、果蒂痕小,果皮薄,果肉细腻鲜嫩;酸甜适宜、甜味突出,咀嚼感韧性好,脆而不烂,香气浓郁。”每到蓝莓上市的季节,临近省份的收购商都会到我们这边设点收购,然后发往北上广大城市的商超,转眼蓝莓身价上涨好几倍。
老家的父母看着别人家种了蓝莓赚了钱,也把家里仅剩的半亩地种上了蓝莓。但是由于父母年事已高,文化水平不高,关于蓝莓所有的种植技术都是一点一点从别人那里请教来的,即使半亩地也种得相当辛苦。蓝莓的苗很娇贵,既不能热着又不能冻着,授粉期还要租用蜜蜂传粉。关于租用蜜蜂这事我也是觉得十分新奇,当我第一次见到地头上有两箱蜜蜂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心想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连蜜蜂都能出租。用我母亲的话说,伺候那些蓝莓苗的精力比小时候养我们付出得还要多。我因为工作的缘故住在县城,平时也没时间回家帮忙料理,我曾与爱人一起劝过他们不要那么操劳,我们那半亩地的收成跟别人家动辄几十亩上百亩的种植面积相比可谓是九牛一毛,赚的钱更是不能让我们发家致富,可是他们仍然坚持己见。
不过好在黄天不负有心人,土地从来不辜负勤劳的庄稼人,蓝莓从去年开始结果。第一年的头茬果子大得惊人,以至于当我拿着它们给同事分享的时候,他们甚至怀疑到底是不是蓝莓,在那之前几乎没人见过那么大个头的蓝莓果。也是从去年开始,我们实现了“蓝莓自由”,终于不用再花大价钱到水果市场买蓝莓了,算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到了蓝莓成熟的季节,父母会先把最好的果子匀给我们,然后再挑一部分送给亲朋好友尝鲜。我劝他们不如把好的头茬果卖给收购商,这样还能卖个好价钱,自己吃什么样的都行,反正蓝莓的营养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对我的话置若罔闻。我家亲戚多,匀来匀去几乎头茬果子就匀没了。
种植户大多没有什么销售渠道,采摘下来的蓝莓绝大多数都是批量卖给了收购商。这种批发的模式虽然节约了种植户的时间,也减少了零售滞销导致的损失,但是坏的方面就是收购商会串通起来打压市场价格。所以蓝莓原产地交易市场的价格几乎一天一个样。
为了能把蓝莓卖个好价钱,我曾经尝试把自家的蓝莓放到网上销售。经过去年的尝试,切身体验到做生鲜电商的艰辛。虽然我家每天都是采摘最新鲜的蓝莓当天发快递,但是由于蓝莓属于浆果,相比于瓜果梨桃更加容易变质腐烂,部分蓝莓品种又不适宜长途运输,所以一部分订单在客户收到的时候出现各不同程度的腐烂变质。因此我们也收到了部分差评,看着那些差评,我真的感到非常有挫败感,心力交瘁——明明我们是把最好的蓝莓果子包装好发出的,快递方式也不惜成本选择了速度最快的空运,可最终换来的却是一片骂声。
但是好评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坚信老家的蓝莓确实很甜,口感更好(我在做电商之前就曾经专门网购过云南和东北地区的蓝莓做对比,绝非自夸地讲,品尝以后我觉得还是我们当地的蓝莓更胜一筹)。
今年我没再做电商,不过我还是在邮乐网上发现了来自老家的蓝莓。虽然不知道究竟是谁在做,但是看商品标题确定是我们当地的无误,这里免费给商家打个广告,也算是给老家的蓝莓做一波宣传。2斤的蓝莓大果卖75元,价格虽然比在原产地要高一点,但是算上人工费、包装费、快递费等各项成本,这价格也还算公道。至少口感值得。

尝过我老家的蓝莓,可能再也不会想其他地方的了。
过两天又是周末。往常的周末可以放松放松休息休息,蓝莓成熟季节的周末肯定是要回家帮忙采摘蓝莓的。其实采摘蓝莓也是一项技术活,熟悉的蓝莓的人摘下的颗颗成熟甘甜,不懂的人摘的果子可能就是酸的。
我也不懂啥技术,更没啥技巧,我只挑个头大的摘。每次我摘下的我妈从来不留,全部卖给收购商。
那个啥,要不来点免费品尝的?我专业帮人品尝。
我们这儿也有,贵得很。
我家LD就挺喜欢吃这个,但我就一般般。
这东西还真没吃过。
建议尝尝,蓝莓的营养价值很高。
我们农村老家院子里偶然种了蓝莓树,隔壁堂哥带来的树种,上个月果子也熟了。
喜贺丰收,哈哈